
http://www.cnkLjet.合理用药与不良反应。
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与用药原则陈敏娟(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福州结劫果显示老年人由于生理生化特点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说明应提高认识,合理用药将有助于减少老年人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类的平均寿命显著地增长,故人口中老年人的比例迅速增长,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机体的生理机能和生化反应亦发生相应的变化,致使老年病人对药物常用剂量和药物间相互作用的敏感性增加,据报道,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ADRs)的发生率是年轻人的2倍如心血管药物地高辛中毒的危险因素不仅与血药浓度有关,而且与电解质平衡紊乱有密切关系其中毒的危险性常因合用排钾利尿剂而增大利尿剂引起的低血钾、低血镁等都可增加地高辛与心肌细胞膜上-K+-ATP酶的结合,使地高辛过度抑制该酶产生心脏毒性。所以合并用药时应注意调整剂量,尽量减少药物品种。
2老年人药效学药动学的改变,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原因2.1药效学方面改变引起的不良反应老年人生理机能减退,对药物敏感性增高,作用增强如老年人神经系统功能减退,脑细胞数,脑血流量和脑代谢均降低,因此老年人对中枢抑制药很敏感。在使用具有中枢抑制作用的药物如利血平、氯丙嗪等,可引起精神抑郁和有自杀倾向。
老年人内环境稳定调节能力降低,使影响内环境稳定的药物作用增强如老年人血压调节机制不全,压力感受器反应降低,心脏本身和植物神经系统反应障碍,使许多药物的使用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老年人由于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减退,在使用肝素及口服抗凝药时易发生出血并发症。
药物过敏反应发生率增加和老年人对药物耐受性降低也是不良反应增加的原因。如老年人肝功能减退对利福平、异烟肼等损害肝脏的药物耐受性下降及排泄慢对易引起电解质失调药物耐受性下降2.2药动学方面改变引起的不良反应老年人胃酸分泌减少,胃液pH升高,胃排空速度减慢,肠运动减弱,胃肠道血流量减少。使得一些弱酸性药物与主动转运吸收的药物吸收减少。
由于老年人细胞内液减少,脂肪组织增加,血浆蛋白含量减少,使得水溶性药物如吗啡、安替比林等分布容积减小,血药浓度增加比50岁以下者高50,而脂溶性较大的药物安定、硝基安定、利多卡因等在组织中持续较久,半衰期延长,易造成蓄积中毒。
由于老年人肝细胞数减少,肝微粒体酶活性降低和肝血流量减少,易造成某些主要经肝脏代谢的药物如苯巴比妥、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氨茶碱和三环抗抑郁药等血药浓度增高,半衰期延长。同时一些首过效应较强的药物如利多卡因、普萘洛尔等表现得更加明显,作用和毒性加剧。所以,老年人在服用这类药时要注意减少用量或延长服药间隔时间由于老年人肾机能减退,导致肾脏排泄药物能力下降,在使用地高辛、氨基甙类抗生素、苯巴比妥、四环素类、乙胺丁醇、甲氰咪胍和磺酰脲类降糖药等都可造成药物半衰期延长,易发生蓄积中毒。
3用药依从性差,使得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老年人记忆力减退,对药物不了解或一知半解,忽视规定用药的重要性和服药总数多等原因造成漏服、误服、忘服、多服和不按给药时间乱服,这些都是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因此,对老年病人用药宜少,疗程应简化,给药方法要详细嘱咐。
4滥用滋补药物和抗衰老药物,使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滋补药或抗衰老药能改善代谢和营养,调节免疫功能,但不宜滥用。如果每日服人参根粉3g以上,可引起人参综合征,表现为高血压、失眠、皮疹、晨泻、精神错乱等症状阴虚火旺者服人参,不但不能获得疗效,还可能出现便秘、流鼻血等症状。长期服用大剂量维生素E(每日超过100mg),常可出现多种非特异性不适感,服用超过6个月,易引起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在了解老年人机体生理生化特点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老年人的具体情况,在此提出老年人用药的一般原则41:选药原则用药要有明确的指征,即用药前必须了解病人病史及现用药情况,仔细分析症状,然后选择合理的药,尽可能减少用药总数,同时合用的药物以不超过3~4种为宜;能通过饮食、生活习惯、生活环境调整得以改善的,尽量不用药。在选择药物时尽量不选择不适合老年人用的药物如肾毒性大的药物、易引起抑郁症的药物、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等。不可滥用滋补药或抗衰老药,中药和西药不能随意合用剂量原则老年人用药计量应由小逐渐加大,以求找到合适剂量,一般采用成年人的1/2~2/3或3/4的剂量。
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行剂量个体化原则。对一些治疗指数较小的药物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使用原则治疗方案应尽量简单;选择适合老年人服用方便的药物剂型;病情好转的老年病人要及时停药;做好老年患者的病史与用药史的记录;重视老年人的依从性;药物的名称、标记应简明醒目包装开启方便;注意合理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