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医疗结构 优化资源配置
济南奥格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2016-04-28 08:20:08    文字:【】【】【

  2000年第4期《中国卫生经济》第19卷(总第206期〕事业的思路,对卫生实行全行业管理,以资源为纽带‘,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卫生资源,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发展,进而是促进我区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使之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战略措施。

  1资料来源本文所用资料来源于《1997年全国卫生统计年报资料》、《1997年西藏自治区卫生统计资料》、《1998年全区卫生统计资料》等有关资料。

  内容和方法本文通过对1997~1998年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卫生资料与部分省市及发达国家对比,对1998年拉萨市5所医院医疗三项指标作比较,分析探讨医疗机构与卫生资源配置的关系;医疗市场与卫生资源配置的关系;医疗市场竞争对卫生资源发挥作用的影响;调整医疗机构、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对医疗市场有序竞争的影响,逐步建立起宏观调控有力、微观运行富有生机的新机制,使我区医疗卫生事业走上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

  结果与分析3.1西藏自治区1997年底卫生资源配置状况(见表1、表2)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西藏自治区卫生资源中多数资源配置高于广东省、江苏省及全国的平均水平,每千人口医生数①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人民医院850000表1 1997年西藏自治区卫生资源配置与全国及部分省比较项目西藏广东江苏全国医疗机构(所)医院病床(张)卫生技术人员(人)医生数(2)每千人口床数(张)每千人口卫技人员数(人)每千人口医生数(人)表2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卫生资源配置与部分发达国家比较项目西藏(1997年)拉萨市(1997年)美国(1992年)英国曰本(1992年每千人塍(张)每千人服生数(幻每千人a护士数(人)5所医院三项指标比较项目部颁标准A医院B医院C医院D医院E医院平均指标病床使用率()云75病床雕(次/年)平均住院日(天)在18表4 1998年全国和西藏自治区三项指标对比项目全国西藏实有病床(张)年)病床使用率()病床周转(次/年)平均住院日(天)超过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水平。

  拉萨市5所医院医疗状况(见表3)全国和西藏自治区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情况(见表4)4讨论医疗市场是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依据西藏自治区卫生资源配置现已呈饱和状态,高于沿海地区的广东省、江苏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是,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资源利用率低。1998年,西藏自治区6512张病床使用率只达到54. 2,闲置病床2982张,拉萨市5所医院病床使用率平均按75.8计算,全市5所医院共闲置病床312张;5所医院病床平均周转数为11.22次/年;5所医院住院病人平均住院日为21.1天。整体上处于资源配置水平不高,使用率又很低的状况。因此,我区卫生资源的配置,必须从国情出发,注重合理有效的配置,避免过多的闲置和浪费。

  医疗市场有序竞争是卫生资源充分发挥作用的主要保障医疗市场是一个特殊的市场。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因此,医疗服务必须实行有序竞争,必须无条件地接受国家和当地政府的宏观调控管理。增设医疗机构必须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各地区制定的《区域卫生规划》的规定,严格办理审批手续。以利于形成医疗市场的有序竞争,充分利用现有的卫生资源,不断提高其使用效益。卫生行政部门应对医疗机构、医院床位、卫生技术人员、医疗设备和医疗经费等,实行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切不可随意设置、盲目发展。否则,容易造成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加重政府和人民的负担。

  控制总量,提高利用率增加专科和综合医院的专科特色和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现有医疗卫生机构人才、技术和设备的作用。根据疾病谱变化的需要调整结构,实现功能互补。对一个区域内重复设置、职能交叉、功能接近、布局不合理的医疗机构实行合并,调整服务功能,优化组合,实现优势互补。

  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控制发展规模。以4所医院妇产科、小儿科病床使用率为例,据计算,每年闲置有1/3~3/4的床位。我区地广人稀,城镇人口少,因此,有必要对g―城镇的多所医院进行归类合并或合作,实现优势补、资源共享。1997年,我区综合医院出院患者日均住院费为59.49元;同年全国县以上医院病床数为215.36万张,全年实现开放总日数为786064万日,按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13. 8天计算,可收治5696.12万人次。若按出院患者住院日平均缩短1天,全年就可多收治病人445万人次,缩短两天,全年就能多收治病人890万人,等于没有花钱就多开设了3500张病床。按5000万元投资计算,1年可为国家节约投资250亿元。可见,缩短平均住院日对提高卫生资源使用效益意义重大。

  优化资源配置,探索出一条加快卫生资源配置的新路子。要实现卫生事业。发展的长足发展,就要摒弃长2000年第4期《中国卫生经济》第19卷(总第206期)期以来卫生部门依靠政府投人发展事业和“等、靠、要”的思想,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形成一个卫生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筹资方式多样化的局面,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多渠道筹措资金。

  4.4宏观控制,微观协调实现宏观调控,深化卫生事业改革,必须在政府统一下进行。新形势下我们必须转变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所谓转变职能就是指政府职责和功能的变化、转换与拓展,是指政府和管理工作方式、方法的改革。具体地说就是在职责上将微观管理为主转变为宏观调控为主;在职能上由行政手段为主转变为经济、法制手段为主;在管理方式上由“以服从为主”转变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对卫生资源的总量、功能、结构、层次和布局进行宏观调控(重点是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充分利用医疗行业的规模效益,实现社会化分工合作。对部门功能接近或互补,地理位置相邻的医疗机构实施合并、兼并,做到资源共享。促使部分医疗机构实现功能转化,向慢性病防治、老年护理、康复、临终关怀等领域发展。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形成功能合理、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网络。对重复建设、业务量不足、效益低下的公立医疗机构,可探索所有制改革方案,也可实行关、停、并、转、迁,将相对过剩的城市卫生资源分流到卫生监督执法部门或农村。通过宏观调控,使轻微病症、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在基层得到诊治,控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

  在微观上,医疗机构发展要从外延型、规模数量型向内涵型、质量效益型转变。(1)调整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加强医院的经营管理,有效利用人力、财力、物力、信息等资源。(2)要改革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实行按事设岗、按岗择人、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全员聘任制和合同制,减员增效,降低成本。(3)要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引人新的管理模式,即“发展靠竞争、竞争靠质量、质量靠管理、管理出效益、效益促发展。”这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4)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必须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办院宗旨,改变不方便患者的工作程序,改变不适应患者需要的工作制度,为患者创造温馨的就医环境。

浏览 (42) | 评论 (0) | 评分(0) | 支持(0) | 反对(0) | 发布人:管理员
将本文加入收藏夹
技术支持:卓汇网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