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术室药品管理的探讨李芸钱晓红我院是一所现代化三级甲类中医医院,承担着繁重的医疗、科研和教学任务,手术室每年要配合不同专业科室完成二千余例手术。为确保手术和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定了药品管理制度,使药品管理制度化、系统化、规范化,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一、手术室药品的特点手术室承担着各手术科室的手术、术中抢救及部分围手术期和麻醉中的治疗工作,手术室用药与其他专科病房用药不同,具有其特殊性:药品种类复杂、消耗大,麻醉及抢救药品多,且需适应手术中取用便捷等特点。
二、手术室药品的合理设置本院手术室是全封闭式的现代化手术室,根据手术室的布局,为方便术中用药,合理的设置药品间,备齐各类药品是提高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的关键。1、本院急诊手术种类繁多、病情复杂,常急需各种抢救药品。因此,在靠近手术间处设置药品间,并在手术间内备齐常用的抢救用药,既能保证手术中用药的准确迅速,又能为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2、手术间壁柜内常规备置的手术常用药品有:静脉输入液体如:林格氏液,平衡液,0.9氯化钠液,5~10葡萄糖液,5葡萄糖氯化钠液,低分子右旋糖酐,20甘露醇等;局麻类药品,如1~ 2普鲁卡因,2利多卡因等;外用药品,如:0.9外用生理盐水,2过氧化氢溶液以及明胶海棉等,固定基数,每天由值班护士清理房间后及时补充。3、麻醉科在手术间麻醉用车内设置了一些麻醉辅助用药,如:肾上腺素、麻黄素、阿托品、安定、速尿、地塞米松等,每次手术后由麻醉师及时补充,以备需要。4、另设急救车,安放在麻醉复苏室内。急救车内除备有各类抢救用药外还有各类抢救物品,以便病人发生意外时紧急抢救使用。
三、药品的分类与布局由于手术室药品种类繁多,用量大,将药品进行分类管理十分必要。分为内用药、外用药、麻醉药及特殊专科用药等四大类,并将常用药与抢救用药分开管理。1、严格分清内用、外用药品,两者分开放置,并用鲜明的蓝、红色药签加以区别。药柜内的内用药品标签明显,分类放置,每日清点。2、麻醉药品,如琥珀胆碱、异丙酚、硫喷妥钠、依托咪酯等由麻醉科管理;杜冷丁、吗啡、劳太尼等麻醉处方药品由麻醉科专人管理,专柜上锁,每日清点(包括核对麻醉处方和空安瓶)3、需要低温冷藏的药品,如:催产素、麦角新碱、卡孕栓、肝素钠等放置在冰科专用柜内,由护士长指定专人定期检查。
四、制订严格的药品管理制度1、固定基数,专人负责根据手术种类、数量,测算出常用药品的消耗量,将常用药品、抢救药品的基数相对固定,由专人负责检查,并全面掌握科室用药的情况,及时补充领取。2、定期检查,计划统领(1)药品管理专人负责,抢救药品每日清点并记录;常用药品每周清点并记录;对消耗性的外用药品,如:PVP―碘溶液、75酒精、施康消毒液,戊二醛、甲醛、过氧化氢溶液等,每周清点后做好预算统一领取。(2)每月由专人对药品的有效期检查,发现有过期或变质的药品需及时更换,防止发生不良反应。3、麻醉药品的管理麻醉药品由麻醉科统一管理麻醉处方药品由专人加锁专柜保管,领时凭麻醉处方及空安瓿,由值班护士去病区药房领药;未用完的麻醉处方药品由两人在处方上签名后方可丢弃。4、手术中抗生素的应用为减少术后的感染率,术中需根据医嘱使用一些抗生素,如:悉复欢、泰能等。为保证术中安全用药,防止发生过敏反应,制定了严密的核对制度。我院手术室已实行整体护理,术前一天由巡回护士访视病人,了解病人的过敏史及术前皮试;夜班护士在术晨迎接病人时再次核对皮试结果及药品的名称、剂量,并在晨会时交班。术前用药由巡回护士及麻醉师再次核对无误方可使用,并保留空瓶至手术结束。5、用药时严格三查七对在使用各类药品时,仔细核对药品的名称、批号、有效期,检查药品有无变色、混浊及瓶口有无松动等。在用药前、用药中、用药后均仔细核对,并保留空安瓿、术后由两人核对后才丢弃。对于口头医嘱用药,巡回护士应复述一遍,待医师确认后执行。
五、药品合理运作建立严密的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的正常运转,减少丢失、遗失现象。1、每台手术用药由巡回护士和麻醉师共同做好登记,手术结束后输入电脑,由当日值班护士根据电脑记录去病区药房领取药品,核对无误后领回放入药柜,并与药柜内基数进行核对。2、麻醉处方药品由麻醉科专人专柜加锁保管,使用后输入电脑,凭电脑记录,麻醉处方及空安瓿由值班护士领取后交给值班麻醉师专柜上锁保管。3、药品管理员在领取消耗性药品及接收静脉输入液体时,需仔细检查药品、剂量、数量、批号,核对无误后与发药人共同审核签字,以防疏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