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杰朱明学黄顺根2,阮会良2(1.第二军医大学海医系防化医学教研室,上海200433 2.上海市人防防化应急救护站,上海200041)表1生物-化学战剂谱化学战剂生物源战剂生物化学战剂生物战剂经典应急性化学战剂战齐11生物调节剂天然毒素遗传工程处理传统的生物战剂生物战剂神经毒工业毒物前列腺素石房蛤毒素改型的、裁剪细菌(肺炭疽、兔热病)糜烂毒药物P-物质河豚毒素的细菌、病毒病毒(天花、登革热)全身毒农药蓖麻毒素立克次体(流行性斑疹室息毒肉毒毒素伤寒、Q热)真菌毒素真菌(球孢子菌、胞浆菌)从表1可以看出,“生物化学战剂”主要包括1970-)。男,浙江宁波人,助教‘项士’主要“天然毒素”和“生物调节剂”,生物源毒剂已被列队事化学毒别中毒的医学防护研究。
随着科技进步和化学知识的普及,“生化战剂”
非战争使用越来越引起恐怖组织、间谍机构和犯罪分子注意,世界各地有关利用化学战剂进行破坏、谋杀、抢劫、绑架等活动的报道时有所闻。据报道一些恐怖组织还曾在罗马、巴黎,德国等地秘密集会,专门研究如何使用化学战剂等问题。震惊世界的东京地铁沙林事件仅是恐怖组织使用化学战剂的高潮而已,实际日本近年已至少发生了7起与神经毒气有关的恐怖事件。能造成大规模伤亡的新的化学恐怖主义袭击的重要目标,将对热爱和平的人类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我们必须力D强“生化战剂”的防护和医疗救援的研究。
1什么是“生物化学战剂”及“生物化学武器”
化学武器的使用一般有三种方式:世界性大规模化学战,如一次大战中的化学战;第二是局部冲突中的化学战,如两伊战争;第三种即化学武器的非战争使用。由于“化武”公约的签订和执行,化学武器除了局部战争中可能隐蔽地使用外,非战争使用巳对国际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所谓非战争使用主要包括恐怖活动、间谋活动和犯罪活动。
某些生物机体(包括微生物、动物、植物等)能分泌代谢或半生物合成产生的剧毒化学物质――“毒素”(toxin),可以直接致人或动、植物产生伤害或死亡。而这种用于敌对活动的毒素也称“毒素战剂”(toxinwarfareagents,TW)。由于它处于传统的生物战剂和经典的化学战剂之间系谱的一个“灰色区”内,故也称为“生物化学战剂”(biological-chemicalwarfareagents),简称“生化战剂,‘。这种以战剂的毒害作用杀伤有生力量的各种武器、器材总称为”生物一化学武器“(bio-chemical 1989年英国波顿化学防护研究所所长皮尔逊提出了”生物化学战剂谱“的新概念(表1)。
入外军研点对象,这些毒剂具有的超毒性或高活性成为比常规战剂威胁更大的现代暗杀武器。
与化学战剂相比较,天然毒素的特点是:①毒性强烈,要比现有化学战剂毒性大数千至数万倍,如VX的LD5为20 00030毫微克/公斤(ng/kg),而肉毒杆菌毒素仅为10毫微克/公斤;②毒理作用特殊,难以防治;③理化性质稳定,难于侦检;④低分子量化合物较易化学合成;⑤分子结构新颖,可作为合成新毒素的导向物或修饰改造成新毒素。(见表2、3)而生物调节剂的特点是:活性极高,微量即可引起机体调节功能障碍及精神或躯体失能。
表2化学战剂和毒素战剂毒性比较毒剂毒素赤痢毒素破伤风毒素肉毒素相思子毒素箭毒蛙毒素白喉毒素篦麻毒素葡萄球菌ot毒素岩沙海葵毒素石房蛤毒素河豚毒素维埃克斯梭曼沙林黄曲霉素B1二醋酸蔗草镰刀菌烯醇塔崩T-2毒素表3毒素与化学战剂特点比较毒素化学战剂来源天然产物,小规模生产人工制造,大规模工业生产用途合法的医用只用于化学武器毒性彭双清。毒素战剂医学防护研究概况。国外防化医学研究进展(1997年防化医学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北京:军书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1997.51. P林福生,张守兰,钟明鼐。关于外军毒素战剂防护特点及其发嵌趋势的综述。防化研究,1997,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