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细菌对10种抗菌药物耐药性监测
济南奥格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2016-05-31 10:55:35    文字:【】【】【

  常见细菌对10种抗菌药物耐药性监测肖永红,李崇智,郑行萍,刘鸿渝,陈海,王其南(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传染科400016)1995年临床分离菌耐药性;方法:采用试管双倍稀释法测定10种抗菌药物低抑菌浓度;结果:共测细菌68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52株,革兰氏阴性菌437株,结果:表明各种细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性明显增加,其中大肠杆菌耐药率>40;头孢噻肟与头孢哌酮仍具较强抗菌活性,但耐头孢哌酮绿脓杆菌明显上升达34;阿米卡星对肠杆菌科细菌仍有较强抗菌活性,但对庆大霉素耐药率较高;各种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 70,该药不再适合临床应用;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对各种药物仍有较高敏感性,耐药率< 16;结论:细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性迅速增加,对第三代头孢菌素与阿米卡星敏感性较高。

  随着大量抗菌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监测细菌耐药性,对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避免耐药菌产生及流行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就1994 -1995年临床分离689株细菌对10种抗菌药物耐药性进行了监测,并与我们原有报道进行了比较讨论。

  1方法1.1抗菌药物氧氟沙星(Ofloxacin,OFLX)由日本制药株式会社提供,诺氟沙星(Norfloxacin,NFLX)为西南制药二厂产品,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PFX)为太原制药厂产品,庆大霉素(GentamycinGTM)为西南制药三厂产品,阿米卡星(Amikacin,AKC)为苏州制药六厂产品,氨苄西林(AmpicillinAPC)为重庆制药六厂产品,头孢唑啉(CefazolinCFZ)为深圳制药厂产品,头孢呋新(Cefuroxime,CFR)为英国葛兰素产品,头孢噻肟(Cefotaxime,CTX)为德国赫司特产品,头孢哌酮(Cefoperazone,CPZ)为美国辉瑞产品。各种药物均配成1280Pg/ml浓度分装,一70*C保存。

  1.2国株所试细菌为我院1994- 1995临床标本分离所得,共17种68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52株,革兰阴性菌437株,试验前均经重新鉴定,质控株为大肠杆菌ATCC25922绿脓杆菌ATCC27853,金葡菌ATCC29213.;1.3药物低抑菌浓度测定表药物抗菌活性(MIC90/m)及细菌耐药率()细菌(株)耐药率金葡菌(80)草绿色链球菌(27)溶血性链球菌(22)肺炎球菌(30)粪链球苗(30)大肠杆菌(80)变形杆菌(29>肺炎杆菌(25)阴沟杆菌(18)枸橼酸杆菌(29)沙雷氏菌(35)痢疾杆菌(50)伤寒杆菌(24)绿脓杆菌(64)不动杆菌(38)细菌(株)耐药率金葡菌(80)草绿色链球菌(27)溶血性链球菌(22)肺炎球菌<30)粪链球菌(30)大肠杆菌(80)变形杆菌(29)肺炎杆菌(25)产气杆菌(30)阴沟杆菌(18)枸橼酸杆菌(29)沙雷氏菌(35)痢疾杆菌(50)伤寒杆菌(24)绿脓杆菌(64)不动杆菌(38)*CNS: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采用试管双倍稀释法,按NCCLS标准111进行,用MH浓度,各药物临界浓度CPFX为1,OFLX为2NFLX、GTM培养基,细菌终接种量为5XltfCFU/mL每周用质控菌为4,CFZ、CFR、CTX、CTZ为8,AKC为16,APC对葡萄球进行一次质控监测。MIC定义为抑制细菌生长的低药物菌为0.25链球菌为0. 12,肠球菌及革兰氏阴性菌为8.以各种药物临界浓度计算细菌耐药率。

  2结果结果见表。研究表明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对各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为16. 5~25.8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耐药率为2.7~17.2,粪链球菌耐药率>50,大部分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率为19.4~51.7,痢疾杆菌、伤寒杆菌耐药率较低,为3.1~14,沙雷氏菌大部分耐药,绿脓杆菌耐药率为20. 3~32.3,庆大霉素与阿米卡星对各种细菌有较好抗菌活性,葡萄球菌耐药率仅为1.5~19.6,大部份肠杆菌科细菌及绿脓杆菌耐药率<20.头孢唑啉对葡萄球菌、链球菌具有较强抗菌活性,头孢肤肟抗G+菌活性与头孢唑啉相似或稍差,对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肺炎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有一定抗菌活性。头孢噻肟对粪链球菌以外链球菌、多数肠杆菌科细菌具较强抗菌活性,耐药率约20,绿脓杆菌对头孢哌酮耐药达34,对其它细菌,则头孢哌酮与头孢噻肟活性相似。

  3讨论随着各种抗菌药物在临床广泛应用,细菌产生耐药不可避免,且呈逐年增加趋势,甚至造成流行,本研究与我们原有结果比较有如下变化。

  自八十年代氟喹诺酮类应用于临床以来,细菌耐药迅速出现并逐年增加。本研究结果表明NFLX、OFLX、CPFX对各种细菌中仍保持较强抗菌活性,但其MIC90值呈明显上升趋势,大肠杆菌耐药率更达40以上。对葡萄球菌、各种肠道杆菌、06~>128与>128,ug/ml.但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变化不大。

  各种头孢菌素体外抗菌活性也呈一定下降趋势。除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外,头孢呋新对金葡菌、肠道杆菌MIC90分别由2、4~128上升为>128与>128g/ml.头孢噻肟与头孢哌酮为临床应用为广泛的第三代头孢菌素,两者对大部份肠杆菌科细菌MIC90变化不显者,呈1~4倍上升,但耐头孢哌酮绿脓杆菌达34,应引起临床工作者重视。

  GTM与AKC为氨基甙类代表药物,两者仍具较强抗菌活性,其对葡萄球菌抑菌率为> 4倍增加,对肠道革兰阴性杆菌及绿脓杆菌,庆大霉素抗菌活性改变不明显,耐阿米卡星呈明显下降趋势。本研究表明APC对各种细菌作用差,耐药率约80,不再适合临床应用。

  与上海地区同期结果比较,大肠杆菌对各种药物耐药率较低,变形杆菌、伤寒杆菌、枸橼酸菌、沙雷氏菌、绿脓杆菌耐药率较上海地区为高,头孢肤肟与氟喹诺酮类的耐药菌较上海为低。

  由上可见,经约10余年时间,氟喹诺酮类抗菌活性明显降低,头孢噻肟、氨基甙类仍具较稳定抗菌活性,耐头孢哌酮绿脓杆菌明显增加,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对各种药物的耐药仍较少。

浏览 (26) | 评论 (0) | 评分(0) | 支持(0) | 反对(0) | 发布人:管理员
将本文加入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