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抗病毒药物的开发与应用
济南奥格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2016-06-06 10:45:26    文字:【】【】【

  2-脱氧-D-葡萄糖(2-dG)及葡萄胺2*dG抑制许多在细胞膜上成熟的病毒的增殖。有人认为它能干扰病毒特异性糖蛋白的合成,这种物质是正粘病毒、副粘病毒并且还可能是疱疹病毒囊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在兽医临床上,主要用于防治兔的疱疹性角膜炎以及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犊牛角膜结膜炎,对小牛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也有一些保护作用。

  主持人章海欧联系电话13910696455利巴韦林利巴韦林为鸟苷类化合物,商品名为病毒灵,其能抑制病毒合成酶,进人细胞后磷酸化为三氮唑核苷单磷酸,能竞争性地抑制肌苷一5*一单磷酸脱氢酶,使肌苷单磷酸不能转化为次黄嘌吟单磷酸,阻断鸟苷单磷酸的合成,从而抑制多种RNA、DNA病毒的复制。在组织培养中对新城疫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水泡性口炎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有抑制作用。但大量长期使用易出现可逆性的免疫抑制。

  7.其他抗病毒的化学药物利福霉素、托利普霉素、曲张链丝菌素对某些痘病毒及肿瘤病毒显示有抗病毒活性,但对机体细胞有毒。嘌吟霉素、放线菌酮、对一氟苯丙氨酸等能抑制病毒及细胞蛋白质的合成,也能够抑制细胞培养中的病毒复制,但因毒性较大而失去实用。曲氟尿苷(抑制痘病毒、某些腺病毒)、丙氧鸟苷(抑制巨细胞病毒)、贲昔洛韦(抗疱病毒)、碘苷(抑制疱疹病毒、痘病毒)等均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在人医上有一定应用,但尚未在兽医临床上推广。左旋咪唑作为宿主抵抗力的调节剂特别是作为细胞介导免疫的刺激剂而在抗病毒的作用上大有希望。

  IFN是一组由病毒或其它诱生剂使动物体细胞产生的分泌性糖蛋白,具有抗病毒、免疫调节及抗增殖作用,因而抑制病毒的生长,它的作用反映于机体非特异性和特异防御机制。干扰素有天然干扰素及基因工程干扰素两种。干扰素不能直接灭活病毒,它主要作用于细胞受体,使细胞内产生抗病毒蛋白,以阻断细胞内的病毒复制。

  针对不同宿主细胞和不同病毒,IFN可通过抑制病毒进人宿主细胞,阻止其脱壳、mRNA的合成或甲基化,阻止病毒蛋白的翻译或病毒装配和释放等而抑制病毒生长繁殖。另一方面,IFN作用于机体免疫系统,包括增加前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增强(低浓度)或抑制(高浓度)抗体生成,增强NK细胞活性,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溶细胞作用,抑制巨噬细胞移动,增强细胞表面MHC抗原的表达,增强细胞毒T淋巴细胞的溶解作用,增强IgE介导的组胺释放及淋巴细胞和辅助细胞Fc受体表达,以及干扰激素与某些毒素在细胞膜上神经节苷脂受体的附着等。总之,IFN通过其直接抗病毒作用和对免疫反应的调节作用而有利于病毒感染减轻或消除。目前,利用干扰素治疗猪瘟的研究在四川已有一定结果,认为对患猪瘟病的猪具有治疗作用,但因药物成本与动物的矛盾而应用较少。

  血清中的IgY经受体介导(receptor―mediuted)主动转运成的。IgY基本的但又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是中和病毒、抑杀细菌或中和毒素等抗病防御作用。母体通过蛋黄介导,把自己体内的保护性抗体转运、转移到后代血液中,形成后代早期生命的血清抗体,抵御病原感染。目前,黄伟等率先研制成功精制1-gY.ND、IBD、IB、EDS*76、AV等鸡病及鸭DVH、鸭传染性浆膜炎、小鹅瘟等的精制IgY研究成功并形成工业化生产,对这些禽类的常见病毒病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据研究者认为,IgY因其制造相对容易、疗效可靠、价格适宜而被预测是21世纪有前途的抗病毒药品。

  五、抗病毒的中草药研究中药抗病毒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抑制病毒,主要阻断病毒繁殖过程中的某一个环节,达到抗病毒感染的目的;二是间接抑制病毒,通过中药诱发机体产生干扰素而达到抑制病毒的目的。据国内许多学者研究证实,中药对IBV、NDN、IBDV、MDVJ、鹅瘟病毒、鸭肝炎病毒等有一定抑制作用,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目前对中药抗病毒的研究,以作用机制、有效成分提取、单方或复方制剂等的研究作为重点。

  国内外对抗病毒药物的研究、筛选比较热门,但因毒性、残留、价格、疗效等因素可供生产运用的科研成果并不丰硕,这仍将是学术界和产业界重要的长期的攻关课题。此外,因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传染性、致死性以及动物经济的问题,我们不能一味靠药物预防和治疗,而主要应从饲养管理、品种选育、生物防治等方面认真研究对策,大限度地避免畜禽遭受病毒侵袭。一旦发生烈性传染性病毒病,应当从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等三个环节,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迅速采取综合防制措施。

  本栏目由烟台绿叶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协办本栏目由安吉丰牧兽药有限公司协办绿叶动物保健保您言禽平姿

浏览 (20) | 评论 (0) | 评分(0) | 支持(0) | 反对(0) | 发布人:管理员
将本文加入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