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民族医药浅析
济南奥格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2016-06-11 08:40:12    文字:【】【】【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民族医药恩施州民族医药浅析莫益增1肖南华2 1湖北省恩施自治州中心医院中医科(445000)2湖北省利川市人民医院中医科(445400)恩施自治州(以下称恩施州)素有“华中天然药库”之称,是全国中药材的主产区之一,因其地处亚热带,雨水较多,阳光充足,绿色植被保护较好,适合多种药用植物生长。据初步调查统计整理鉴定的维管束植物187科、856属、2064种,其中厥类植物29科、52属、113种,裸子植物7科、10属、12种,被子植物151科、794属、1939种。长期以来,土家族、苗族人民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经过不断总结、提高,逐渐形成了具有土家族、苗族特色的民族医药技艺,为恩施州的医药事业的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所具有的简、便、效、廉的优势,尤为土、苗人民所亲睐。据不完全统计,上述2000多种植物中,绝大部分都是民族医药的常用药物。时值恩施自治州被国家列为西部大开发范围之际,不少有识之士提出了“建立恩施州药业产业化”的思路,笔者认为,这不失为一项利国利民、推动恩施州二次创业的明智之举,如果能将恩施州民族医药这块瑰宝开发出来,将是全州人民之大幸。为了配合恩施州药业产业化的实施,开发民族医药这座宝库本文就恩施州民族医药的基本情况作一浅析,就正于同道。

  恩施州民族医药的源流和其他医学一样,恩施州的民族医药也经历了发现、尝试、肯定的过程。恩施州土家族是巴人的后裔,古代巴人生活在低级的环境中,为寻觅食物而发现药物,逐渐试用于治疗人体的各种疾病,积累一定经验后便发展成xO技艺有的人就以知这就是早的民医。当时并没有“中医”“中药”这个称谓,商周以后,科技不断发展,一些有志于医学的仁人志士对散在民间的医药知识进行了收集、整理,并从理论上加以阐发,加上政府出面,对医药给予了高度重视,宫庭设立了御医,国家有了主管医药的机构,使医学得到了迅猛发展,名医辈出,著述日丰,医别详尽,理法有绪,形成了的医学体系一即中医药学。实际上,中医药学中蕴含了大量的民族医药成份,如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就吸取了西川、匈奴、蛮夷(古代巴人居住地)等民间医药学经验,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所用的民药更多。但天地之广,祖国之大,技艺收集未必齐全,加上历代社会制度不同,或屡遭兵荒,使其毁数不少,因而中医中药体系与现存的民族医药有着较大的差别。恩施州地处偏僻,长期实行土司制度,因而相对封闭,巫、医共存。土家族人一般供奉“坐堂白虎”镇邪,“疾病不得医药,惟宰牛羊,巫击鼓,摇铃,卜卦以祀”,或到天王庙、土王庙许愿,求神保佑。一些民间医生用草药治病,或用推拿、气功疗疾,也参有迷信色彩,使民族医药的发展受到一定限制。民间的一些有识之士看到民族医药确有独到之处,就重拾遗技,再经长期摸索实践,演变成的私有财产,密而不传,至明末清初,改土归流后,随着社会进步,与外界交往曰益增多,恩施州民族医药才走出了封闭状态,常有土、苗族医药的经验、成果问世,一直延续到民国初年在抗战爆发,省政府西迁恩施,引进西医药之前,都是由民族医药占据恩施的医药市场。这大概就是恩施州现存民族医药的源头。

  恩施州民族医药的特点恩施州的民族医药与蒙医、藏医不同,一是土家族、苗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二是恩施民族医药没有系统、完整的理论,三是历代名医较少,四是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发展受到限制,对外影响也不大,但就其民族医药本身的特点是比较鲜明的。

  治病广泛,疗效明显它不仅能治内、外、妇、儿科的疾病,对骨折、痔疮、疱毒有的疗效,有些药物已超过常规的中西医疗效,并在国内享有一定声誉。例如:红四块瓦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接骨膏、一口红治疗骨折,珍珠丹治疗痔疮等,都是近年来被临床广泛使用,证实疗效确切的民族药。

  名称特殊,品种新颖恩施民间的不少药物颇具民族特色,如很多药都在其后带个“七”,如扣子七、白三七、还阳七等,一些药的品种也很新颖,如马之伞、头顶一颗珠、江边一碗水等;有的药根据功效而命名,如治疗跌打损伤的“强盗草”(因强盗被打后经常自己疗伤,恢复较快)等。

  用药经验丰富,预防观点明确恩施民间素有三月三吃地米菜煮鸡蛋,五月五喝雄黄酒的习俗,相传有预防疮疖、避毒蛇的功效;还有的在端午节悬菖蒲,即在端午节这天将菖蒲悬于门户,以药香驱毒,或将菖蒲泡酒而饮,有驱毒祛邪、延年益寿之说。还有宣传菖蒲的诗句流传,“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启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活升平”。另外,带香包也是端午节的习俗,香包里装有雄黄、苍术等芬香药物,带在小孩或年轻妇女胸前以驱毒散邪。

  对一些常见病、多发病也有一定约定俗成的经验,如“蛇咬一枝箭,狗咬一枝篙,打得地下爬,离不得八里麻,采得半边莲,敢与毒蛇眠”等。

  多用鲜品,随处可寻在民医眼里,可以说遍地都是药,随处可采撷,信手拈来,都可治病。这是恩施民族医药的大特点。特别是外用药,80都用鲜品,既便于加工,又是原汁原味,疗效自然快捷。

  民医很少有传世的处方,其方剂的配制也没有严格的君臣佐使和准确的剂量,主要是根据其临床经验和当时的情况而决定取舍和增减。

  口传心授,秘不示人恩施州民族医药的传授方式主要有:亲传,不传外姓,或传女不传男,或传媳不传女,认为传女比传男稳当,传媳比传女可靠,因媳妇是自家人,传给女儿就等于绝技被外姓人得了,临证教诲,其术自称神妙,传授时还须摆酒供神,以示庄重。这恐怕也是其至今不能发扬光大的原因之医籍丰富,源远流长恩施州民族医药在明清时代较为活跃,时有著述流传于世。如晚清名医汪古珊(〈医学萃精》12册15卷40余万字,秦子文《秦氏玲珑医案〉原始手抄本5册26万字,此外尚有〈〈蛮剪书》、《血道专书》、《草药汇编》、《外科秘书》、《医学秘授目录》、《医方精选》、《陈为寿论》、《苗医顺口》、《临床验证回忆录》、《人兽医方录》、《医学指南》、《眼疾珍艾》、《草药三十六反》等,这些医籍和手抄本经研究,均有一定的历史和临床应用,为我们今天整理发掘民族医药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线索。

  民医理法民医的理法主要是从局部的感观出发,以朴素统筹理论拟定其性质和轻重,再施以合理的方药,达到预期的治疗的目的。对症的识别,总概括为“五痨”、“七伤”、“疱毒”三大类,所谓五痨和七伤,并非借用中医的五脏六腑理论而言,而是长期实践观察所总结。五痨为酒痨、水痨、色痨、咳痨、虚痨等,囊括了大部分内科疾病,“七伤”指跌打损伤、刀砍斧伤、水火烫伤、虫蛇咬伤、弓弩枪伤、咽喉梗伤、手足冻伤等:“疱毒”,疱指痈、疔,如阴骨疽、对口疮、人中疔等,即现代医学的化脓性感染或深部脓肿、骨结核等。“毒”,指疮、丹毒、癣等,即皮肤病。七伤和疱毒大部分指外科疾患。此外,对妇科、儿科、五官、眼科等都有涉及。

  民医诊断民医的诊断,虽没有明确的望、闻、问、切理论,但其基本诊法也大同小异。

  询问病史,除中医的10问外,强调发病时的具体情况,如跌打损伤,医生必须亲临现场,观察分析跌倒的情况,何部先受伤,以及高度及重力等,再结合局部审查等,初步了解伤情的轻重和性质,以供治疗时。

  辨别阴阳,以色、形、痛、质而确定阴阳的属性并拟定治疗法则。如色红、形隆、剧痛、质硬多属阳,施以清、活、消、破等法治疗;而色暗、形凹、隐痛、质软多属阴,则以温、补、和、托等法施治。

  传给媳妇可以世代传下去。传授方式传心记对照如e不M致则可辨别病之所在/尤以外伤为bookmark1病体对照,即以身体好的部位与患病的部位适用。

  叩触按摩,如外伤骨折,肿胀程度,疼痛轻重,病位深浅,骨损程度,非此不可探之。

  试审探诊,即现在的诊断性治疗,一是药物性试诊,如跌打损伤用以通下,若不通,是谓内脏受损。疱毒用药外敷,肤红灼热,则知阴阳辨别不详;二是探针试诊,即用探针诊察死骨、体内异物、疱毒脓结等。

  数种切脉,主要是触觉脉搏之有无、大小、快慢等,部位以根脉为主(即太冲),以定患者之吉凶,民间有‘根脉应指魂魄在“的传说。

  民医治疗民医的治疗可分为“内治”、“外治”、“手术和手法”三类,在这三类的整个治疗过程中,以阴阳属性为主,直接指导临床。总的治疗原则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淤者破之,满者消之,斜者正之,屈者伸之,动者静之,痹者活之,燥者润之,急者缓之,虚者补之,闭者开之,腐者去之,新者存之,时令顺之,寒暑避之,诊断精之,用药慎之,医性和之,贪图远之,患者安之,忧者悦之。以上论点概括了民医的治病理法,有类似中医理论的痕迹,亦与现代医德医风相吻合,沿袭至今,历久不衰。

  内治主要指通过内服药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剂型以水、末、片、膏、酒药等来调理疾病。其法可分为:(1)通法,即通经络,通血脉;(2)破法:破气破血、破瘀积;(3)消法:消气、消胀满、消积滞;(4)活法:活气血、活经络、活关节、活脾胃;(5)补法:补气、补血、补骨等。这5种方法是治疗五痨七伤的统一法则。

  外治指用药物局部外敷达到治疗目的,可分为按、箍、拔、提、消、散、破、活、生九法。如疱毒辨别阴阳后,初起宜按法而兼消散,如毒邪过重,则用拔提法,以防内陷,使毒外泄,亦可同时用箍围法,使毒邪集中而控制四散,以待脓成,脓出毒尽则用生法,即生肌长肉,使创口愈合;破法即破瘀散结;活法是疮毒和外伤收尾之法,即活气、活血、活经、活络,使患者恢复健康。

  手术和手法民医手术主要用于疱毒切开排脓,主张低位切口,切口不宜过大,脓尽则切口收敛期短。排脓后须用捻棉入切口,直至脓腔,以防外闭和脓管不畅。对于溃久不生肌,则须刮毒存新。

  手法多用于骨折后复位以及推拿、按摩等,如骨指导下(即“轻如棉,重如山,快如电”)尽量减轻患者痛苦为原则,要求对位准确、恢复快。小夹板的运用是民医的创造,已被现代医学所接受。

  此外,民间还有灯火、刮痧、刮背、药浴、挑痣、放血等多种治法,都具有简、便、效、廉的优点,常能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恩施民族医药开发思路恩施州民族医药作为传统医药宝库的一员,源远流长,有待于我们去进行系统地整理和深层次地开发研究,但我们必须理清思路,循序渐进,突出重点,坚持不懈,方能有所作为。

  整理在医,开发在药民族医药的体现在治病的疗效,因而对恩施州民族医药的整理重点在医,主要整理其中的诊疗思路及方法,以补充中医药及现代医药的不足。对民族医药的开发重点则应放在药上,特别是一些品种特殊、疗效的民药,如“头顶一颗珠”、“江边一碗水”等是恩施州土家族民药的代表药物,应用范围广、疗效好,药源丰富;还有板党、窑归、紫油厚朴、鸡爪黄连等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的道地药材。这些药材可形成气候,如能结合临床疗效,经过科学研究,即可成为州内拳头产品。

  科技投入,立体开发目前,恩施州民族医药开发的现状是务虚的多,务实的少,人力投入较多,科技投入不足,所开发出来的产品科技含量不够,难以走出山门,加上品种单一,因而难以立足于国内外市场。现代科技为深入研究民族医药提供了先进的手段,特别是市场经济为民族医药的立体开发带来了无限生机,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等经营模式亦适合于民族医药开发,如鹤峰的八峰药化。有关部门应选准课题,重点攻关,以市场为导向,走立体开发之路,让民族医药更快更多的登上大雅之堂。

  纵横联合,扩大宣传过去的开发之所以迟缓,除上述原因外,重要的一点就是缺少纵横联合和对外宣传。所谓纵横联合就是充分利用州内外、省内外各种研究机构的设备、仪器、信息资源和科研院所的人才资源,要打破地域界线和行业界线,一切服从于开发。所谓扩大宣传,就是指树立精品意识,实施品牌战略,让外界通过民医民药认识恩施,从而带动恩施州其他产业的开发,使恩施州民族药业产业化在西部大开发中得到尽早尽快地有效实施。折复位明厉质和部位后Jt在稳1准的思想ishHouse.All(厂一浩土收稿坤本/文编i.ci莫/代鹇)

浏览 (52) | 评论 (0) | 评分(0) | 支持(0) | 反对(0) | 发布人:管理员
将本文加入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