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医疗卫生科技的创新
济南奥格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2016-07-15 09:21:39    文字:【】【】【

  (锡山市卫生防疫站,江苏锡山214101)创新是指“创立或创造新的它突破性的走出习惯和传统的轨迹,在尊重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开辟一条新路,实现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跨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地创新中走向进步与光明的,现代科学技术是通过不断地革命性创新获得飞速发展的,医疗卫生事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医学科技的不断创新才能为保障人类健康安全作出更大贡献1医疗卫生科技创新的特性医疗卫生科技创新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安全,涉及到千家万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1.1严谨性”创新“现在已成为各行各业时髦的词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创新并不等同于标新立异,任何现代科技事业的创新首先必须坚持科学严谨的态度,医疗卫生科技的创新更是如此医学科研的对象是人体,医学科研的创新成果服务于人类的自身健康,必须以更加严谨的科学态度来对待,一旦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就会对人类健康产生不可逆的负面影响。不抱严肃认真的态度,创新如果变成刮风,不但达不到创新目的,不能对医学科研事业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还会影响到原有的,已被实践证明科学有效的医学科研成果,从而对在此基础上真正的科研创新产生干扰,影响医学科技事业发展的进程。

  1.2向导性医疗卫生科技的创新贯穿于医学科研事业发展的始终,一种医学科研新思维、新方法的产生,在起始阶段并不会马上形成新成果,从这个意义上看,创新仅仅是开始,并不是结束如果一种医学科研的创新设想从萌芽开始就应用于预防或临床医学中去,在其实施过程中,就无法对其影响人们健康的各种因素加以及时控制,发现问题后即便进行了修正与改良,也为时已晚,所以,医学科研的创新较其它科技创新具有更大的风险性。这类创新在开始时只能提供一种新见解、新思路,使之跳出习惯思维的轨迹,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勾勒一条新路,起一种引导作用,使医学科研沿着一条新的轨迹经过反复论证、求索、实验后形成创新成果1.3关联性众所周知,目前的医学模式已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的相互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紧密,现代医学与自然科学其它各学科的相互交叉、重叠日趋增加,新的边缘学科不断产牛无论是医学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或开发研究,任何一个领域的创新突破,都将对其它领域产生影响,甚至可以为人们在其他医学学科领域里困扰多时的难点提供突破的契机,对攻克某些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难题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设想我们如果能在分子生物学领域内不断取得系列创新突破,那么一些横亘在我们面前多年的医学顽症都将出现被制服的曙光,进而对预防医学和社会医学策略理论产生影响。

  1.4渐进性任何科学技术的创新,都是在旧质基础上经过量变的积累,后出现质变,产生认识上的飞跃。医疗卫生科技的创新要求有更多的知识储备、技术储备和功能储备,才能在一个临界点上造成突破,厚积而薄发。医学科学技术的量变过程相当复杂,受到多种因素的整合与影响,要在较短时间内不断实现大踏步的跨越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创造性的发展需要有一个求知、认知、比较、批判、发现、鉴别、论证、确立、冲刺的系列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急于求成,否则会欲速而不达1.5高福利性。医疗卫生事业是造福人类的事业,无疑,医疗卫生科技的任何创新进展,都将给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带来福音。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在享受高科技带来的工作、生活、精神上的种种好处后,将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不断提高自身生命质量将是日益重要的课题,而医疗卫生科技的创新将为此创造有力的技术支持,它不仅能产生各种高科技的方法与手段解决医学难题,更重要的是,通过创新,注重开发适合不同人群的适宜技术,使所有人都能享受到切实有效的医疗保健服务。

  2当前我国医疗卫生科技创新的紧迫性2.1加速我国医疗卫生科技创新步伐是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需要。历史已步入21世纪,人类已进入新的千年,科学技术正以的速度发展,科技创新将成为影响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化、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家之间,包括医疗卫生服务在内的行业竞争将日趋激烈,虽然我国的卫生事业属于国家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但随着世界医学科研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市场化;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由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引起的医药高科技产品、卫生软科学成果,必然会对我国医疗卫生市场带来冲击,譬如国外拥有发明专利的生物工程药品、疫苗,先进的医学诊断、治疗仪器,跨国医药集团在我国利用技术优势合资控股、独资生产各类科研创新医药等,上述情况对我国的影响有的已现端倪因此我们必须面对现实,转变观念,以生存和发展的眼光从高处与远处审视自己,增强加速科技创新的紧迫感,勇敢地面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2.2加速我国医疗卫生科技创新步伐是实现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要紧紧围绕“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述,立足于长远,着眼于未来,通过不断地科技创新,增加医疗卫生工作的科技含量,保持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旺盛生命力、成长力,有效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走内涵式发展的路子,促使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锾只有在医疗卫生科技的不断创新之中,才能逐渐消除当前和将来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各类疾病的威胁;才能不断推陈出新各种优质价廉的医学新科技,造福百姓;才能逐渐探索和研究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医疗卫生服务运行体制和机制;才能不断克服各种阻碍与困难,使我国的医疗卫生工作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道路。

  3对我国医疗卫生科技创新的几点思考3.1必须充分发挥基础医学研究与医学高等教育的源泉作用。基础医学研究和医学高等教育在医疗卫生科技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是由科技创新的本质特性决定的,只有技术储备充足了,底气足了,医学理论和人才库里的水满了,才能使涓涓细流长流不息,不断激发出创新的灵感与活力,使医疗卫生科技创新不断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跨在基础医学理论研究战略上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决不能芝麻绿豆一把抓,必须充分利用有限资源,明确发展方向,选定适用面广,对医学科技创新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的领域和课题,集中攻坚,重点突破,攻其一点,带动启发一片,产生连锁效应。

  医学高等教育是培养未来高素质医学科研人才的摇篮,医疗卫生科技的创新有赖于源源不断的新人才、新思维的产生医学高等教育必须从长远出发,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促使创新型思维的养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改革现行教育体制中阻碍创造性思想和创新人才产生的各种弊端,调整办学模式,改进专业和课程设置,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增强医学高等教育的生机与活力。教育的目的不能仅局限于灌输医学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医学院校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通过生动活泼的启发式教育,逐渐提高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预见事物的发展与评价的能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向和途径的能力。要在院校内,在教学中创造自由的、批判性的、不墨守成规的学术气氛,合理引导青年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冲动,使未来医疗卫生科技创新的人才储备源源不断,加快我国医疗卫生科技创新的进程3.2必须充分发挥各类医学科研机构的主导作用。我国的各类医学科学研究机构在科技创新中将责无旁贷地处于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是我国医疗卫生科技创新的骨干力量。要以各类医学科研院所为主体,以各类院所的附属医院为载体,以中青年医学科研群体为生力军,加速形成具有强大技术创新能力的医学科研群。

  增强医学科研机构的技术创新能力,外部有赖于医学科技体制改革的步伐,内部有赖于各级科研院所苦练内功,加强自身管理,转变观念,转换机制,增强活力。要克服单纯依靠行政手段管理科技工作及国家包得太多、统得过死的弊端,扩大单位自主权;稳步推进医学科研机构的市场化、产业化进程,改变研究、设计、教育与生产脱节的状态;国家要加大对医学科技的投入,对重点学科、重点科研院所的科研经费要有充足的保证;科研机构内部要完善各种激励机制、制约机制,产生有力的竞争机制;要促进各类人才的合理流动,对在医学科研领域里作出创新,取得重大成果的要给予重奖。

  3.3必须充分利用和发挥我国传统医药的优势。中医针炙技术为何能在西方国家广受欢迎,因为对他们而言,此类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全新技术”,是对现代西方医学理论的一种“创新”祖国的中医药和各少数民族传统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瑰宝,要处理好发展现代医药和继承开发传统医药的关系,要本着“扬弃”的态度,以创新的精神来改造、提高、优化它们,用现代高科技来武装、发展它们,通过对传统医药的不断吐故纳新、推陈出新,加强中西医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使中医和西医之间达到“大交流、大融汇、相互渗透、优势互补”,从而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科技创新机制3.4必须切实加强医疗卫生科技创新的环境配套建设要实现技术上的创新,首先必须有创新性的观念与综合环境支持。“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在医学界乃至全社会形成一个正确评价、理解和尊重创造性实践的氛围,产生能够激发人们去进行探索与创新的社会支持环境,从医疗和科研的组织结构、学科安排、学术界学术风气、政策激励机制等多方面创造良好的创新气候。

  现代科学技术高度综合又高度分化,一项科技创新往往涉及多系统、多学科,医疗卫生科技的创新靠闭门造车显然是不行的,必须重视科技创新体系的综合配套建设。要加强各类医学学术团体的建设与交流协作,加强国内外的医学学术交流与合作,加强医学科研与其它学科间的交流合作;要注意加快培养紧缺的医学电子专业技术人才,加速国家卫生信息网的建设,建立起高效的现代化卫生信息系统,使各类医学科研信息实现时间、空间上的共享,为医疗卫生科技的创新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

  (2000-03-01)(责任编辑刘书文)(上接第341页)施到影响结局的间隔时间相当长,常规监测确实可以增加好结局的机会。所以临床医师回答良好的诊治质量应侧重于诊治过程,而不是结局。如果病人患心肌梗塞,当作溶栓治疗而未作,病人侥幸存活,也不能算医疗质量好,因此,判断医疗质量应更多地侧重于治疗过程的分析,特别是在比较治疗方案和医师间的诊治质量时现在还不能提出哪些是全面适用的或具有代表性的医疗质量评定方法,但评价医疗质量的指标应尽可能详细具体,包括不同的病种。

  正确应用判断结局的医疗质量评价方法需要有详细的临床资料,只要正确应用方法,尽管结果可能会有差别,但结论还是比较一致的。虽然有些资料能表示某一医师或某一医院医疗质量高的概念,但不宜根据少数几个病种的医疗质量作为综合性评价,特别是在评价普查、预防、诊断和治疗等不同的医学功能时,更不能笼统地综合评价。所以要花费时间查阅,了解医疗技术进展,才能制订科学、客观的评价医疗质量的指标,并用新的方法进行评价(责任编辑郭秀梅)

浏览 (18) | 评论 (0) | 评分(0) | 支持(0) | 反对(0) | 发布人:管理员
将本文加入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