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机理探讨
济南奥格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2016-07-27 09:13:35    文字:【】【】【

  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1999年12陈士奎、蔡景峰。中国传统医药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年13胡起望、李廷贵。苗族研究论丛。

  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88年14(苗族简史>编写组。苗族简史。

  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85年15贵州苗学会。苗学研究(一>.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86年(:1999年6月1日)蒙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机理探讨内蒙古蒙医学院附属医院(028007)陈露华赵宇明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肿。据报道本病发病可能与乙型肝炎病毒、肝硬化、食物中含有黄曲霉素及亚硝胺类物质有关。主要临床表现为肝区疼痛,进行性肝肿大、质坚硬、可触及大小不等结节或包块,以及迅速消瘦等恶性病特征。此病死亡率高。

  此病为蒙医学的“恶性肝痞症”范畴,在收治几百例甲、乙型肝炎和数十例肝硬化、肝癌病人当中,选了2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并对他们完全用蒙医药理法方药治疗后,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民,蒙古族,内蒙古科左中旗人。因右上腹部疼痛,伴进行性消瘦4个月,加重1个月,于1992年6月26日来我院就诊。

  患者3个月前开始无明显诱因而腹胀、右上腹部疼痛伴恶心,有时呕吐,食欲减退,每日食量不到250g,明显消瘦,但无咳嗽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0年总42期及头痛,未抽搐,病初曾在当地医院治疗半个多月无效,并在上述症状加重的同时出现巩膜及皮肤黄染,有时发烧,体温达38尤,经当地治疗无明显好转,随后转入我院门诊治疗。在我院B超检提示为:肝脏体积增大,形态失常,被膜凸凹不平,于肝右下叶可探及8cmx12cm的实质性包块,边缘不齐,切面内回声不均,于肝左叶处可探及10cm大小的实质性肿块,边界欠规则,切面内回声不均。

  诊断为“晚期原发性肝癌”。即往无高血压病、冠心病及其它特殊病史,无特殊嗜好。体,T:384尤,P:94次/分,R:19次/分,BP:105/64mmHg,自动体位,危重病容,巩膜及皮肤轻度黄染,浅表淋巴无肿大,颈软,颈静脉回流征(+),肺肝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4节肋间处,双肺呼吸音清,心率94次/分,律齐,腹部膨隆,肝下缘在右锁骨中线肋下6cm处,剑突下8cm处能触及较大包块,质坚硬,有压痛,表面凸凹不平,脾在肋下4cm处,触及腹部叩诊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有轻度指压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辅助检:Hb:8g,RBC:340万/mm,WBC:12000/mm,二便常规及出凝血时间均正常,肝功:转氨酶黄疽指数30u,碘反应(++),HBsAg(+),胎甲球强阳性,B超提示同前检结果:肝癌晚期。

  诊断:原发性肝癌晚期。

  治疗:以解毒消痞、祛邪除热为主,以埯阴补肾、提高抵抗力为辅助治疗。

  饮食治疗:禁用各种动物脂肪和各种肉类、奶制品及生葱、生蒜、酒类。宜用植物油、蔬菜及糖类等营养丰富又易消化的食物。

  禁止心情激动及生气躁怒。引导心情愉快。

  (自制研方),1次5g,1天3次,饭后半小时服,将“呼和格日乐11”

  成汤剂去渣,用此药汤送服“呼和格日乐11”,如此治疗20天后病人体质有所好转,生活基本自理,每天食量达400g,腹胀减轻,腹部膨隆状态有所消减,黄疸消失,经B超检查,确定肝区右侧包块明显缩小,左侧包块无变化。继续用上述药物的同时每天中午调换蒙药“苏古木乐10味丸”及“那仁满都拉”,1次服5g,用“舍玛苏木汤”送服。继续用30天后,病人食欲又有所增加,食量每天达500g左右,体质明显恢复,能做轻微家务活,腹胀消失。查体:巩膜无黄染,肺肝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肝右侧包块明显缩小,肝下缘右侧锁骨中线肋下2.5cm处可触及,腹部叩诊移动性浊音消失,双下肢无水肿。

  族,退休干部,吉林省梨树县人,于1995年4月初开始食欲减退,消瘦,右上腹部不适致疼痛,在当地治疗效果不明显而去呼市医院就诊治疗,效果不理想。于1995年9月2日到我院诊治,经B超检查示肝脏体积增大,形态失常,被膜不光滑,于肝右下叶可探及12cmx14cm包块,边缘不齐,切面内回声不均,肝前叶可探及少量的液性暗区,肝左叶也可探及一个lcm x13cm的包块,边界不清,切面内回声不均,腹部多切面扫查可探及散在的液性暗区。提示原发性肝癌。试验室检查:胎甲球(+),乙肝5项均阳性,转氨酶180u(正常40u以下)3当时诊断为“原发性肝癌晚期”,不久又到中国医大附属医院就诊治疗,经CT扫描等检查与前诊断无异意。即往有冠心病、慢性肝炎(乙肝),嗜好饮酒吸烟,查体:T:36丈,P:100次/分,R:24次/分,BP:100/60mmHg,自动体位,危重病容,巩膜黄染,面色及皮肤深灰色,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肺肝界右侧锁骨中线第4肋间,双肺呼吸音清,心率100次/分,律齐,腹部膨隆,肝在右锁骨中线肋下7cm处可触及,剑突下9cm处能触及较大包块,质硬凸凹不平,脾在肋下5cm处可触及,腹部移动性浊音(+)3双下肢明显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血常规化验:中等贫血;肝功检查:黄疽指数40u,碘反应(++),HBsAg(+);B超检查提示肝癌晚期,包块大小比前检查略增大。

  诊断:晚期原发性肝癌。

  治疗:治疗方法及用药同第1例,。另外每天静滴10GS500ml加能量合剂,经治疗3天开始有食欲,饭量逐渐增大,治疗3周后生活基本能自理而出院治疗,1个月后可乘汽车100多公里来就诊,2个月后肝叶上的包块见缩小,治疗3个月后,效果明显,B超检查腹水基本消失,包块明显缩小。生活起居活动及体力基本恢复。5个月后,病人误认为已经治疗好了,不继续吃药,开始大量饮酒吸烟,而复发、加重,病情开始恶化,直至19年5月死亡。

  原发性肝癌属蒙医学中的生命的“三根”(赫依、希日、巴达干)因某种原因失去平衡,使“七素”的转化受到影响或积滞于某个器官,从而发生各种不同程度的疾病:蒙医学还认为本病主要与“包如”和“热邪”相关,“包如”病又是来自“三根”,同时“三根”严重失去平衡时方能导致“包如”的产生,故“包如”病的性质较恶,损伤性较强,尤其与“热邪”相结合时容易侵袭肝脏和“七素”,使而不化,化而不清,因此“七素”转化过程中因瘀而成浑浊,恶血激增,痰积于肝内,在“赫依”的促动作用下,形成了肝痞症,因为肝脏是“血”和“希日”的生居之地,故肝痞症的病理特点与情绪急躁和精神刺激及毒血与邪热的侵袭有着直接的关系,致使肝内形成恶性痞症,再加长期肾虚及下焦寒症不愈,不仅造成肾水不能滋养肝木,同时免疫功能必然受到破坏而患此病,并至急剧发展的后果。因此在治疗上必须以解毒化嵌、祛邪除热为主,同时适当用滋阴补肾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为辅助治疗,致使痞症逐渐消解,同时体质也得到恢复,整个治疗就是调理病人维持生命的“三根”,协调它对立统一的协和关系,以此促使“七素”的正常转化,而使人体恢复健康……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0年总42期

浏览 (85) | 评论 (0) | 评分(0) | 支持(0) | 反对(0) | 发布人:管理员
将本文加入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