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弹簧架闭塞化救治头部脉络瘤研讨剖析
济南奥格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2014-03-20 10:51:36    文字:【】【】【
  经鞘用5F脑造影导管行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确定动脉瘤的部位、形状及大小。静脉显示仪选择直径大于瘤体颈部等于瘤体部的弹簧圈,个弹簧圈应长些(易在动脉瘤内形成篮状;但过长时易在迂曲的血管中解旋)。小的动脉瘤选用短的弹簧圈(容易充填空腔)。后的弹簧圈原则上应选用小的和软的,放置弹簧圈后不要马上解脱,应先造影确认载瘤动脉未受影响,并观察动脉瘤充盈情况。弹簧圈的放置标准是动脉瘤不显影而载瘤动脉不受影响。动脉瘤的形状不是圆形而弹簧圈是圆形的,因此,瘤颈部可能有少许残留,称为“狗耳朵”,应尽量做到栓塞后小泡不再显影,弹簧圈的置入尽可能填满动脉瘤腔直至无法再进入为止(临床上后一个弹簧圈往往因无法置入而收回)。我们对1个瘤颈较宽的动脉瘤采用瘤颈成型术(导入弹簧圈时于动脉瘤开口处的载瘤动脉内充盈一个球囊以缩窄瘤颈,防止弹簧圈突至载瘤动脉内)栓塞成功。有血管痉挛的动脉瘤,可经导引导管注入罂粟碱60~120mm再行治疗。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激素、尼莫地平2~3天。宽颈动脉瘤、有血管痉挛及血栓形成者,术后需全身肝素化48小时,同时监测凝血时间,使之保持在200~300秒。
  栓塞术后常规行CT检查,2周、3个月、1年分别行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58个动脉瘤除2个因微导管难以送至瘤腔而栓塞失败外余均栓塞成功,栓塞时造影显示载瘤动脉均通畅,其中动脉瘤腔完全闭塞35个;栓塞90以上14个;栓塞70~907个。
  在栓塞成功的48例中,42例采用电熔断可脱性弹簧圈(GDC),6例采用机械可脱性弹簧圈(MDS)。1例术中血栓脱落栓塞大脑中动脉一分支,患者出现偏瘫、失语,立即在全身肝素化的基础上导管内注入尿激酶20万U,30分钟后造影复查示动脉重新开通,症状缓解。2例MDS者栓塞过程中微弹簧圈游走,其中1例因弹簧圈较小解脱,后被血流冲到大脑中动脉远端,但未出现神经功能缺失症状;1例在撤除纤维导管时将弹簧圈带出游走至大脑中动脉远端,取出困难,术后虽经抗凝治疗,但停用肝素后出现偏瘫症状。1例宽颈动脉瘤12个月后再次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保守治疗后好转。1例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患者术后6个月突然死亡。其余患者经随访无再出血发生,3例动眼神经麻痹者2~3个月恢复正常。
  讨论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动脉瘤的机理介入神经放射学的发展为动脉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栓塞动脉瘤的机理是机械性闭塞动脉瘤腔,改变动脉瘤内的血液动力学环境[1]。微弹簧圈可完全栓塞动脉瘤腔,阻断瘤内血流,使动脉瘤腔内血栓形成并机化,使弹簧圈之间形成致密的纤维网,终完全与载瘤动脉隔开,防止出血[2]。本组47例经2个月至2年随访,只有1例发生动脉瘤再出血。我们认为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可有效地防止动脉瘤出血[3、4],降低病死率。
  微弹簧圈栓塞术的并发症微导管不到位本组2例,均为前交通动脉瘤。原因为:颈内动脉迂曲:尤其是前交通动脉,血管弯曲多,角度过锐,使微导管不能到位。血管痉挛:本组2例因此而中止治疗,主要是由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刺激,术中导管、导丝机械刺激和反复造影引起。
    
浏览 (154) | 评论 (0) | 评分(0) | 支持(0) | 反对(0) | 发布人:管理员
将本文加入收藏夹
技术支持:卓汇网盟